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學習的「內驅力」,方法簡單且實用

如何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?

喚醒孩子學習內在驅動力的前提是,先滿足底層的需要,這一點非常重要!

因此,給孩子無條件的愛,支持他,理解他,關心他,愛護他,鼓勵他,這些本就是父母的本能,也是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事。

當滿足了這些后,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,主要靠以下三點:

給予孩子充分的學習自主權

什麼叫自主權?

就是在沒有人逼迫的情況下,自己打心眼裡想做,對孩子而言,學習不是為了討好父母,也不是為了逃避懲罰,就是發自內心的想去學。

當孩子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學,學什麼的時候,他的自主權其實也就釋放出來了,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孩子,他們對「自己做主」這件事毫無抵抗力,只要能自己說了算。

給孩子學習的自主權,是喚醒他內驅力最基本的條件。

作為父母,我們習慣性地對孩子採取控制,過度干預,總覺得孩子不懂事,需要父母的輔助和監督,其實,這些做法,無形當中,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,總結如下:

陪寫作業。
作業的目的,是為了檢驗和鞏固當天的知識,是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,可我們迫於學校老師的壓力,以及自身的焦慮,對孩子的寫作業問題強加干涉,結果就造成了作業責任的轉嫁,孩子會覺得,父母催,我就做,父母不催,我就一直拖著。

代選興趣班。
在選擇興趣班的時候,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,為孩子安排課程,要知道,興趣班之所以叫興趣班,是因為它基於興趣,孩子沒有興趣的事情,你非要強加給他,這不就是剝奪了他的自主權嘛。

生活上的大包大攬。
當孩子上小學后,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太多了,可我們總是覺得孩子沒長大,還不夠成熟,因此,把孩子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大包大攬,漸漸地,孩子覺得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,自己沒有必要去參與。

因為我們習慣於干涉,習慣於控制,所以,養成了孩子依賴別人的個性,他的自主意識會變得極差,他更傾向於看父母的眼光,他更喜歡把責任轉移到父母身上。

小結:想要喚醒孩子學習的內驅力,我們首先要做的,就是把學習的責任轉交給孩子,他可以決定學什麼,什麼時候學,要學到什麼程度。

同時,在生活上,要多給孩子一些選擇權,經常給他創造一些機會,鼓勵他獨立自主的完成。

先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

想要讓孩子獲得學習的成就感,需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:

勝任力。

拿手機遊戲來說,如果一款遊戲難度很大,只要孩子嘗試幾次失敗,他很快就放棄了,因為他無法勝任,他總是被虐,這種感覺是很痛苦的。

對應到學習,其實也一樣,如果當前的課程太難,孩子hold不住,那麼他同樣也會放棄。

及時反饋。

還拿手機遊戲舉例,遊戲生產商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在遊戲中設置各種反饋。
比如,打死一隻小怪有獎勵,打遊戲的過程,就是不斷製造反饋的過程,對應到學習,孩子感受到的正面反饋相對較少,更多的是挫折,是卡殼。

基於以上兩點,父母可以這麼做:

暫時降低學習難度。

採取一些措施,把目前的學習難度調低,讓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夠得著,比如,如果孩子初二的知識跟不上,那麼是否可以先從初一補起,先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好處,讓他獲得一些學習的成就感。

刻意製造反饋。

在一個學渣逆襲的勵志電影《墊底辣妹》中,主人公只要有一丁點兒進步,補習班老師會玩命地欣賞,玩命地鼓勵,其實這就是反饋,跟遊戲一樣,孩子能感覺到自己的力量,慢慢地,孩子會把這種反饋轉移到學習本身,他會從做題過程中找到快感。

小結:沒有人天生喜歡被虐,人們更喜歡干有好處的事情,想要孩子投入學習,愛上學習,那麼,你得先讓他感受到好處,先讓他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。

要培養孩子內在的目標

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,這個目標可以大,也可以小,但不能沒有,沒有目標的事情,人很容易迷茫,迷茫就容易放棄,放棄就意味著失敗。

學習也需要有目標,試想,我都不知道學習要用來幹嘛,你覺得我會努力學習嗎,當然不會。

有人說了,學習的目標不是很清晰嗎,為了考試,為了升學,為了將來的美好生活,這些是目標嗎?

我說是!但是它們不是最好的目標,至少孩子不喜歡這些目標。

當我們跟孩子說,學習是為了美好的未來,可美好的未來究竟是什麼,孩子清楚嗎?

現在的孩子,生活條件大多都不錯,基本屬於要啥給啥,他們覺得現在就挺好,既然如此,何苦為了一個虛幻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學習。

所以,想要喚醒孩子學習的內驅力,就需要幫孩子找到一個好目標,這個目標,是孩子可以看見的,是可以感受到的,是發自內心想要得到的。

我認為,可以走以下路徑:

1. 跟自我實現相關的目標

但凡一個做大事的人,他都有一個宏大的目標,他不是為了討好誰,也不是為了賺多少錢,他就是發自內心的想干。

比如,喬布斯說,要改變世界,結果蘋果真的做到了。

再比如,周恩來說,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!最後成為備受尊敬的周總理。

我們的孩子,他們本來是有目標的,有的人想當科學家,有的人想當宇航員,有的人想做大老闆,只是,我們經常忘記提醒他,讓他迷失了方向。

2. 跟幫助他人、服務社會相關的目標

有個小女孩叫做凱瑟琳,七歲那年,她做了一件事轟動世界。
因為她的善心,救了超過百萬個非洲小孩的生命。

當時才五歲大的她,看到美國公共電視播的非洲紀錄片,片中說非洲平均每三十秒,就有一個小孩因為瘧疾而死亡。

這給了她很大的震撼,她扳著自己的手指數著,一、二、三……三十,當她數到三十時,她很驚恐的對她媽媽說:「一個非洲小孩死掉了,我們一定要做點什麼!」

之後,小女孩通過各種途徑,甚至找來當年的名人富豪排行榜,「斗膽」給上面的大佬們一一寫了信,其中就包括比爾蓋茨......

她的善舉,堅持了12年,初心至今未變,她改變了現狀,現在非洲孩子瘧疾的死亡率已從每30秒延緩到每2分鐘。

如果你夠細心,你會發現「助人為樂」會上癮,當你早上開車時為一個老人家讓路,你會發現自己一天都很開心。

對孩子來說也一樣,如果能把學習與幫助他人,服務社會綁定起來,請放心,孩子會不顧一切的努力。

他會深刻體驗到學習的意義,他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,學習對他來說不再是痛苦,而是通往幸福的挑戰。

3. 跟底層需要相關的目標

如果覺得上面兩個目標太虛,那麼這一條更具有普遍性。

例如開頭說的我那個外甥女,生活環境都不錯,沒有壓力,沒有煩惱,但就是不愛學習。

於是,通過分析她的底層需求,發現她迷戀帥氣的男明星,對異性有些想法,這其實很正常,這是人類的底層需求,沒想法才不正常。

然後,趁著假期,我們帶她去東北的大學,通過刻意的安排,讓她接觸到一個個的東北長腿歐巴,這下外甥女大開眼界了,原來大學里這麼多帥哥呀。

之後,我們又帶她去廈門大學,看到校園裡的男男女女,在全中國最浪漫的校園沙灘散步,外甥女激動的不得了,一直說,一定要考到這裡,然後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......

人類的底層需要永遠不會變,只要你能把它們聯繫到學習,那麼孩子自然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動力。

綜上所訴,想要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,主要依靠三點:

給孩子學習充分的自主權;
先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;
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內在目標。

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,但孩子畢竟是孩子,他們畢竟還不懂事。

內驅力是一種「推」的力量,而獎勵和懲罰這種外驅力,是一種「拉」的力量,一個行進的車輪需要有多重的驅力,它才可以快速的前進。

因此,切莫一棒子打死,我們只需要重點突出,適度調用外部驅動力即可。

— END —

來源 | 七彩語文
轉自 | 中國教師報

3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