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很多時候,孩子的「磨蹭」,其實是成長上的「慢」。
他們的認知還不能明確理解,媽媽說的「20分鐘後」具體有多久。
所以,很多孩子還沒來得及對時間形成清晰的概念,就已經被家長貼上了「拖拉」的標簽,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。
更重要的是,隨著家長對於這個標簽的不斷強化,孩子果然就越來越磨蹭。
孩子是需要時間發育的,也需要時間學習。
尤其對於低齡孩子來說,家長首先要做的,是帶領他們擁有時間概念。
用鬧鐘、手錶等工具把時間「視覺化」,讓孩子建立起幾小時、幾分鐘的概念。
2. 給孩子布置簡單、清楚的任務因為孩子的理解力還沒那麼完善,當家長在焦慮的語氣中,發出一連串的指令。
比如,洗漱、吃飯、收拾書包、穿鞋、趕緊出門......孩子的第一反應,不是我要快點,而是我該先做哪個?
所以,當家長與孩子溝通時,就不用咬牙切齒地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,不斷重復「快點快點」;而是用「還有十分鐘就出發」,這樣的表達更精準,也更理性。
當孩子學習拖拉、做事磨蹭的時候,明確告訴他們後果:「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穿好衣服鞋子,你就不能出門玩了。
」日常多和孩子進行時間上的約定,並嚴格執行。
時間久了,孩子知道自己磨蹭會帶來懲罰的後果,心裡就會繃緊一根弦,主動提醒自己加快速度了。
3. 適當讓孩子體會一下磨蹭產生的自然後果在生活中,往往是這樣的場景:孩子不緊不慢,大人急得冒煙。
這就等於,家長替孩子避免了磨蹭可能造成的懲罰。
家長像是一個負責的監工,讓孩子變得「有恃無恐」。
「反正有家長催,我怕什麼。
」所以,與其每天都用催促來幫孩子逃避磨蹭的結果,不如讓孩子自己體會下,磨蹭所產生的自然後果。
5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