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第二,讓孩子做家務。
要想孩子擁有獨立自理能力,就不要錯過做家務的機會。
比如打掃衛生、洗衣服、洗碗、做飯等,愛孩子,就要捨得用孩子。
會做家務的孩子,往往獨立性、自理能力更強。
有些孩子,在進入蒙氏園一年之後,還對日常生活區的工作感興趣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孩子在家中沒有練習的機會。
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:兒童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展思維的,越喜歡動手越有利於大腦的發育。
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,會有二指捏、手指抓、雙手掰等精細動作,不僅讓孩子的手部肌肉力量得到發展,也會鍛鍊其手眼協調能力。
7/8

第三,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。
想要孩子在一天內養成自理能力,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。
家長們可以安排一個進度表,來慢慢增多孩子的任務。
開始的時候,孩子的動手效果也許會不太理想,甚至會出現幫倒忙的現象,家長要容忍孩子從「不會」到 「會」 的漸進過程。
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說,我聽了就忘記了,我看了就記住了,我做了就理解了。
熟,才能生巧,不怕孩子弄的到處都是,就怕有的家長失去耐心。
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,在其能力范圍之內,就應當放手,讓他自己去嘗試。
父母做得太多,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。
作為家長,記住蒙台梭利博士的告誡: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,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。
無論在精神上、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,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。
這是為人父母,對孩子最深沉的愛。
8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