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自律的孩子背後,都站著一位懂得閉嘴的媽媽

想要扭轉孩子這種「把學習當成父母的事」的心態,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善。
1. 改變「發號施令」的態度孩子不愛學習、不愛寫作業,一部分原因在於,學習和做作業的過程,需要動腦,是一件費力費心的苦差事。
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,就是:大多數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時,往往很快就消耗光了耐心,開始用命令的態度與孩子進行對話。
「趕緊寫,墨跡什麼!」「長腦子是幹什麼用的,就知道問問問,是你上課還是我上課?」當家長用類似的語言對孩子說話時,他大腦接收到的信息是:有人在命令、控制我。
這種情況下,人的大腦首先做出的反應是「拒絕」,而不是「執行」。
所以,每一次我們催促孩子學習時,他的內心都在消極抵抗。
這也難怪很多孩子學習時特別被動,根本沒當自己的事。
當一個人發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時候,自然不會取得好的結果。
所以,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,儘量把語氣由命令改為商討:把「別墨跡,趕緊去寫作業!」換成「休息一會兒吧,接下來該做什麼?」「先去寫數學,寫完數學再寫語文,省得你腦子又不會轉了。
」換成「你想先寫什麼?」「別走神,認真點!」換成「要不要挑戰一下怎麼做才能寫得又快又好?」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時間,並真正按照孩子的回答去做,讓孩子由被迫接受,轉換成主動思考。
只有當孩子被信任、被尊重,並且有一定的決策權時,他的內心才會輸出積極主動的能量。

4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