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好的親子關係,是彼此影響卻又各自獨立。
父母守住自己的界限,懂得適時退出,才能給到孩子恰到好處的愛。
俞敏洪曾在書中講過自己母親的故事。
當年他創辦新東方後,母親就在新東方邊上開了一家小飯館,照顧他的飲食。
不僅如此,母親還要求新東方所有員工去她那裡吃飯,員工不去,她就在路上大罵。
母親事無巨細地操控自己的生活,讓俞敏洪又為難又尷尬,最後下跪請求母親離開。
生活中許多父母,像俞敏洪的母親一樣,不捨得與孩子分離,拉扯操控之間,鬧得兩敗俱傷。
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:好父母守望孩子,讓孩子主動成長;壞父母替孩子做事,讓孩子被動成長。
父母與孩子再親密,也不能代替孩子去過他的人生。
有遠見的父母,都懂得在關鍵節點上,及時退出孩子的生活。
1/10

三歲退出餐桌前兩天,朋友跟我吐槽,說自家孩子上幼兒園後,回來老是喊餓。
他正在氣頭上的時候,接到了老師的電話。
老師說,「你家孩子吃飯時非吵著看手機,要不就老東跑西跑的,抓都抓不住。」朋友這才想起,這場景在家中早已上演了無數遍。
因為怕孩子吃不飽,她會一邊放著動畫片一邊喂飯,或者在孩子玩耍時,趁機給他塞上幾口。
在家裡尚有人能慣著他,但幼兒園孩子多,老師顧不上,孩子就餓肚子了。
有育兒專家建議,孩子在1歲時,可以手抓東西吃,2歲開始鍛鍊用勺子,三歲時家長就可以退出餐桌了。
家長適時退出餐桌,孩子才能學會獨立。
2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