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音量,決定了孩子的一生

一期訪談節目中,她講起自己的心酸往事。
從小,媽媽對她嚴厲至極,只要達不到要求,等著她的都是「魔鬼般的叫聲」。
用她的話說,「童年很沒安全感,活在恐懼中,不知怎麼和媽媽講話,特別怕她吼我。
」媽媽長期的語言威懾,阻斷了母女間的情感連接,以致20歲前,她都沒主動拉過媽媽的手。

3/9
父母的音量,決定了孩子的一生

在媽媽的「高音」鞭策下,看起來陳喬恩如今事業有成,而實際上童年的陰影從未消散。

她曾自爆自己有過抑鬱傾向,能好幾週不出門。

當媽媽把孩子當成情緒的釋放口,有的孩子即使當時迫於淫威被震懾住,但內心積壓的不安和恐懼卻如定時炸彈,隨時可能被引爆;而有的孩子則會復制媽媽的分貝,變得愈發「失控」。

很多時候媽媽吼聲越大,孩子不僅不會「說話」,更不會「聽話」。

前幾天,帶孩子在遊樂場玩,一個「小惡魔」冬冬讓我印象深刻。

他不是搶別人玩具、就是欺負同伴,最後孩子們只能去他媽媽那裡「告御狀」。

但他媽媽罵得越兇,他反而越肆無忌憚。

最後,他媽媽無奈地說:「在家也是,脾氣很臭,吼他無數次了,完全沒用,現在他聲音比我還大,真沒辦法。」在媽媽眼裡,兒子天性頑劣,而實際上兒子不過是「錄音機」,媽媽才是「發聲源」。

4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