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情緒穩定,是父母一生的修行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:生活中的10%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,而另外的90%則由你對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。
也就是說,當面對孩子各種「不乖」時,我們是任由壞脾氣爆發,還是去控制糟糕的情緒,其實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。
那當我們瀕臨暴怒的邊緣時,到底怎樣做,才能避免情緒失控呢?
教育專家付立平告訴我們,只要能做到以下4點,我們的怒火往往就會消失一大半:1.保持對情緒的覺察。
情緒快要失控時,在心裡告訴自己:「我現在生氣了」,通常就是阻止失控的第一步。
2.對情緒做恰當的歸因。
告訴自己,我之所以生氣,是因為我對孩子犯錯這件事的看法引起,不能完全怪孩子。
3.對情緒做及時的處理。
馬上離開孩子,找個安靜的地方聽聽音樂、看看劇,做做深呼吸,轉移注意力,能快速平復情緒。
4.對孩子作安全感的確認。
告訴孩子,等自己感覺好了,就會再回來,和他一起處理問題。

而當我們做了最大的努力,依然沒能阻止體內的「洪荒之力」時,也不要過於自責。
親子作家簡•尼爾森在《正面管教》一書中,給出了情緒失控之後的補救方案——「3R原則」:1.承認(Recognize)承認自己情緒失控,並承認發脾氣是一個錯誤。2.和好(Reconcile)向孩子真誠道歉,請求原諒。3.解決(Resolve)深入分析情緒失控的原因,和孩子共同商議避免失控的辦法。
拿破崙曾說:「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,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。」父母的好情緒,就是孩子生命中的定海神針,也是滋養孩子一生的幸福源泉。
育兒的本質,終究是育己。
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,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愛,也是在人生路上最大的修行。—— End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