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女兒,寧可教她一身刺,不可教她綿如羊

很多人養女兒,習慣用束縛和規矩,把她們往乖巧懂事的方向教育。
但事實上,允許她們野蠻生長,活出自己,她們的未來,才有無限希望。
被熱播劇《愛情發生在三天後》中的一幕戳痛了。
女孩雨涵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。
在學校,她社交簡單,一心撲在學習上,生活兩點一線,從不和同學外出玩耍。
在家裡,她乖巧懂事,媽媽說東,她從不往西,哪怕自己受盡委屈。
可這樣乖巧的她,並沒有生活得很幸福,反而在婚後一次次被家暴。
即便被打得遍體鱗傷,她也選擇了忍氣吞聲。
直到她再也承受不住,她才哭著質問媽媽:「你說的我全部都照做了,可是為什麼我還是那麼不幸福?」她的一生,都在順從媽媽,也因此遭遇了許多不幸。
《養育女孩》一書說:女孩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得更加復雜和危機重重,她們的現在和將來註定要比我們的更豐富也更艱難。
為人父母,我們習慣用規矩和束縛,將女兒往乖巧聽話的方向教育,總以為這樣的女孩會受人喜歡,一生順遂。
可乖女孩就像一隻溫順的綿羊,遇到壞人壞事,很容易任人宰割,毫無抵抗力。
無數事實和悲劇告訴我們:家有女兒,寧可教她一身刺,不可教她綿如羊。
唯有如此,才能為女兒披上強大的鎧甲。
她們才能在成長路上越挫越勇,在風雨路上護自己一世周全。

1/8
養女兒,寧可教她一身刺,不可教她綿如羊

野一點,打破「女孩樣」的束縛親子教育家李小萌曾分享過一個經歷。

有一次她帶著女兒去朋友家做客,5歲的女兒卻趁她不注意,偷偷爬到了一棵大樹最高處。

那是她第一次見女兒爬樹,當時的她,脊背發涼,腿軟心顫,生怕女兒掉下來。

但她卻沒有大呼小叫強調爬樹的風險,也沒有強行讓女兒下來,而是捂著眼睛,揪著心,放手讓女兒去自由探索。

在她看來,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,可以讓女兒在爬上爬下的過程中,感受身體的控制能力以及安全意識。

是啊,誰說女孩就一定要安靜文雅,做個淑女呢?

允許女孩「野」一點,「粗獷」一點,讓她去瘋、去闖、去探索,才是鍛煉女孩最直接的方式。

格鬥女王張偉麗,從小就愛打愛鬧,甚至經常在村子裡的房頂與房頂之間跑來跑去。

家裡給她買的跑鞋,她一周就能踢爛。

但父母從來沒有束縛張偉麗,反而在自家院子挖坑,好讓她練「輕功」。

從小「野」慣了的她,走的也是不尋常路,當同村女孩早早嫁為人婦時,她獨自踏上了去北京的路。

因為敢闖敢試,她在健身館做了前台,一邊上班,一邊用閑暇時間練習格鬥,從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。

教練曾評價她:「哪怕和男運動員一起摔打,也沒有見她怕過。」也正是這股勇氣和膽量,不斷激發著她的身體潛能,讓她在格鬥場上酣暢淋漓地揮灑拳頭。

2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