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自尊的孩子,是被父母這樣養出來的

3我們為什麼會給「愛」設定條件?  答案很簡單:  我們之所以「有條件地」愛別人,因為我們自己也是被「有條件」愛大的。
  「不聽話就把你送人!」  「期末考進前十名,就帶你去吃肯德基。
」  「作業沒做完不準看電視!」  我大學時的好友琳,現在是一家設計公司的總監,帶了兩個孩子,活潑乖巧,夫妻感情也很和睦,算是事業家庭雙豐收。
  客觀地講,琳的樣貌、學識、家境,和前文的阿靜一樣平凡普通。
兩人唯一的差別就是,琳在接受別人示好時,雖然也會害羞,但內心深處是坦然從容的,沒有任何不配得感。
  後來聊起她為什麼能有這樣的底氣時,她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:  小學最後一個暑假,班級組織孩子們去學校附近的小山坡上露營,自願報名,每人交72元。
琳知道爸媽正在為她升中學的費用節衣縮食,但還是想去。
  正好小姐妹用暑假多做一本練習冊為條件,讓爸媽給買了條新裙子,琳現學現賣,回家和爸媽「談判」:「開學的摸底考試我努力考進前十五名,不,前十名!你們能讓我去露營嗎?」  沒想到琳的爸媽聽了先是一愣,又笑著說:「咋的考倒數第一就不能去了?我大閨女想去就去唄!」爸爸摸了摸琳的頭,媽媽則起身琢磨能給孩子做點什麼吃的。

6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