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這樣一個女孩
從小到大,她一直被爸爸媽媽當成公主一樣寵愛著
女孩喜歡鋼琴,爸爸每天打雙份工給她買了一台鋼琴
可沒彈幾天就把鋼琴扔一邊
省吃儉用給女孩報的鋼琴課,沒學幾天也哭著鬧著不願意再去了
在這種極為任性的情況下,家裡的爸爸媽媽都從未批評過一句話
可最近一次,女孩想要買一雙1298元的鞋子被拒絕了
剛開始女孩大哭大鬧地接受不了,一向溺愛的爸爸也沒有再繼續去哄著
氣急敗壞之下,女孩不僅把爸爸的手機扔在地上,還拿剪刀把很多衣服給剪成碎片
爸爸也很無奈地說:「今天一生氣就拿剪刀剪衣服,不敢想象,以後又拿剪刀幹什麼」
為什麼孩子長大后和父母就漸行漸遠了?
這就是家庭地位上的懸差
當一個家庭存在強弱之分的地位感時,孩子的意志就很難平靜
正如,被罰站男孩背後是媽媽的強勢態度
而拿剪刀剪衣服、亂扔東西的女孩背後,又是溺愛的無底線滿足
這兩者之間都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跡象:地位之分
5/10
強勢的媽媽認為:「孩子不聽話就是叛逆」,溺愛的父母認為:「孩子不聽話就是索取」
這種單方面站在高處俯視的角度,是不健康的
想要孩子從根本上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,那平起平坐的家庭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
比如,刻意營造公平公正的家庭視角,讓孩子參與家庭的每一份大小事
又或者,有意識地向孩子尋求一些幫助,讓他們感受到被需求感
這就是地位感的體面
你需求孩子、孩子感受到需求,在有秩序感、又有地位感的家庭氛圍下,孩子才能真正因尊重而尊重他人
6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