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看吧,這就是所謂的情緒決定溝通結果,沉默有時候也是一種溝通法寶,至少在情緒上能有效減少負面能量的持續增升
當然了,還有一種更高級的情緒調節方法,叫作微笑化解法,微笑也是可以化解大部分的溝通矛盾
還認識一個老奶奶,她和她的老伴已經相伴走過六十載光陰了,從二十歲相識、到結婚生子、再到共同經營好一個家庭,他們之間的愛情就像是神話一般忠貞不渝
此外,還聽奶奶介紹說,她和她的兒女、包括丈夫從來就沒有發生過衝突與爭吵,一家人一直都是相親相愛、其樂融融
可當我問起經驗,想要從中學習一二時,奶奶卻只是簡單地告訴我:「不用那麼複雜,只要保持微笑就夠了,特別是你遇到過不去的坎兒,還有特別在意的事情想要發脾氣時更要嘴角上揚、保持微笑」
剛開始的時候還不信,可當我真正照做時刻保持微笑時,我發現微笑真的能解決99%的情緒矛盾
特別是對孩子愛之深、責之切,誘發的情緒矛盾時,我一改往日板著臉的無奈,換作微笑並保持沉默時,和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可是得到了有效的緩解
女兒也曾如實告訴我:「媽媽,你笑起來的時候真好看,因為我知道你不生氣了,憋在心裡的好些話,也敢說出來給你聽了」
想要贏得孩子的第一步也是如此,先改變講話方式,再保持微笑,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慢慢親近你了

02
不要動不動給孩子貼標籤
換個位置你未必會比孩子做得好
經常聽到一句話: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,父母和孩子之間也註定會因為「責任」二字,而不平凡
和閨蜜聊天時,她最不能理解的一點,就是和孩子那日漸衰敗的親子關係
換作以前,朋友女兒,可是特別喜歡和她聊天的
無論是學校發生的新鮮事,還是在網上看到的娛樂八卦,也會第一時間拿出來分享
再看看現在被女兒疏遠、不願意親近的冷漠,就會很慌張
朋友還說:「那種感覺,就像是放風箏時,看著風箏線飛出指尖又要拼了命地往回拽一樣」
事實上,這種矛盾心理,恰恰就是造成親子關係危機的控制欲作祟,也是把孩子越推越遠的根本原因
就拿讀幼兒園、和讀小學時的前後變化來說吧
讀幼兒園時,朋友每天就像是丟了魂一樣,整天盯著家長群,生怕錯過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動態
放學回家的路上,也是迫不及待地向孩子提問,不是問「今天吃了什麼」,就是問「今天交沒交新朋友」
一來二去,母女之間的溝通頻率自然是相對於比較多了
可到了小學就不同了
以前生怕錯過群消息的朋友,現在可是看到家長群就有種莫名的排斥感,對待她女兒的要求也越來越多
每天說得最多的話就是:「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」、「作業寫完沒有」
於是,在過度強調作業的溝通情況下,孩子就漸漸產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緒,他們也會錯誤地認為「成績和我相比,媽媽更在乎成績」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