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氣燈效應讓我明白:想要贏得孩子,就需要改變講話方式

可後來一次聊天,他卻不經意吐露心聲說:
「我那時候就是說的氣話,誰讓他們的控制欲那麼強,不管什麼事情都要非聽他們的不可,衣服鞋子必須要按照他們的喜好就算了,就連我放學路上走了多少分鐘也要管,難道我就沒有資格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活嗎」
「所以啊,他們越是那樣,我越是要氣他們,憑什麼就只有我一個人在痛苦」
這是什麼?

這就是所謂的愈禁愈想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主見,父母可以「好心建議」、但絕對不可替孩子做決定,否則在孩子的眼裡就是套上腳鐐的枷鎖,也會因此產生反抗心理,並存心跟你過不去
而睡覺、指責、還有控制欲,也是直接導致親子關係破裂的導火索
想要避免這樣的煤氣燈效應,那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就要考慮改變交談方式了
比如,心理學上的「自己人效應」,先把自己想象成孩子,然後給孩子分享自己曾經的囧事,或者曾經被父母教訓的場面,當孩子逐漸感受到和你所處的位置平等時,自然就會主動搭話、並分享更多了
這就是所謂的自己人效應,聊孩子喜歡聽的話,可以有效解除孩子對你的心理防線,也能起到親子關係調節里的一道暗中引導力量那麼,關於煤氣燈效應這個育兒心理學,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?

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

9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