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父母的三個特點:包容、托舉、共通

03
共通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那些和孩子能處成朋友、閨蜜的親子關係,彼此之間的相處和溝通方式都是比較輕鬆愉快的
同樣是孩子厭學不想讀書這件事,不同家長的態度則直接決定孩子的態度
例子一:
鄰居王嬸的孫女,是王嬸一手帶到大的
對這個孫女,她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、含在嘴裡怕化了,基本上都是有求必應
奶孫倆的關係呢,也因為從小長到大的情份,一直還相處得蠻不錯的
可自從孩子讀初中后就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孫女回家后除了要錢花就沒有別的事
一旦沒有應允滿足,那孩子當下就氣急敗壞地對王嬸這個奶奶拳打腳踢
有那麼一段時間甚至還半夜偷偷跑出去,不願意上學,也根本不知道跑出去到哪裡鬼混了
沒辦法,當老人管不住孩子后,在外地打工的媽媽只好趕回家收拾爛攤子
本以為親媽上陣,那孩子多少是有些忌憚的,也不會有太多分的動作
可沒想到,回家的路上親媽還信誓旦旦地覺得「怎麼也不至於被一個小丫頭拿捏住」,等到真正見到孩子后根本就是氣得想動手打人
你說一句話,孩子直接頂嘴十句話,再說些什麼,直接就被趕出家門,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
於是,在一爭一吵一鬧的情況下,本該平靜的家庭,因為各種原因爭吵不斷
例子二:
是一個單親媽媽,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女兒帶到大
在孩子的成長方面,她注重陪伴、更注重溝通,每次都能輕鬆化解和女兒之間的語言矛盾
比較典型的例子,就是初二階段發現她女兒書包里有情書這件事
要是換作其他家長,可能當下就氣急敗壞地指責、對孩子各種警醒敲打了
可這個媽媽就不同了,那天晚上,她先給女兒道歉:「對不起,我幫你整理書桌的時候無意看到了你書包里的情書,我不是故意的」

7/8
好父母的三個特點:包容、托舉、共通

緊接著,媽媽又繼續用聊天的方式和女兒打開話題:
「這有什麼啊,記得媽媽上學那會收到的情書,可是比你還早呢,好像是六年級的時候吧,記得你外婆那時候也是翻我書包發現了,可她並沒有罵我,反而給我講了一個故事」
「她說,她讀初中的時候暗戀一個男生,好在班主任那時候及時開解,讓她明白了什麼是懵懂,什麼是好感,在青春期的懵懂感覺得到解答后,她就發奮學習,最終考上大學,然後遇到了你外公,才有了我們現在幸福的一家子」
「就比如,如果你讀完初中就不讀書了,那接下來就是出門打工,街坊鄰居給你張羅相親對象,然後就是結婚生子,生了孩子后還會被孩子捆綁,成為像媽媽這樣一心為家庭付出的全職媽媽,可如果你讀了高中、大學,那將來就能接觸到更多實現你人生價值的人或事,你的感情、工作、還有生活,通通都會因為你能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,而變得越來越好」
「所以呀,媽媽也想告訴你,好好讀書的目的,就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眼界,也是為了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」

講真的,這才是真正和孩子聊天的打開方式,比起一句「讀書是你未來唯一的出路」,前者要更容易牽動人心,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
這也是好父母所擁有的第三個特點-懂得共通
所謂的共通,也就是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上,講孩子能聽懂的話,聊孩子願意聊的話題,最後再提孩子能接受的建議…那麼,關於好父母的三個特點,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?

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

8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