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當了一星期「啞巴」后,突然悟懂:和孩子溝通需要智慧和技巧

有一次,就因為放學回家問了一句:「作業多不多,要趕緊把作業寫完了」,女兒就直接發出怒吼聲:「一天天的,你除了作業就沒有其它事了嗎?

真煩人」
兩個人之間的狀態也是,只要一開口講話空氣中就瀰漫著讓人窒息的火藥味
直到後來,朋友聽了幾節育兒類的講座課,這才發現是和她女兒的溝通出了問題
也是從那以後,她改變了溝通方式,每次和女兒講話之前都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包容
比較經典的作業輔導場景方面,以前女兒一說「作業太難」、「作業太多」時,保准就會收到一頓批評指責
而醒悟掌握了溝通技巧之後,就是解決問題形式的理解溝通了,她也會對女兒說:「沒關係,這些題看起來確實是挺難的,但我們還是要多讀幾遍題,如果最後還是理解不了,那隻能第二天去向老師請教了」
就這樣,隨著理解、包容、耐心、還有傾聽,本來還動不動爭鋒相對的親子關係,到了後面就成了無話不談的「好朋友」了
這就是耐心傾聽法的重要性,每一次溫柔以待、和被理解包容的傾聽,都會讓孩子的情緒感受到被愛、被關心,內心更是會因此變得更有安全感

5/11
自從當了一星期「啞巴」后,突然悟懂:和孩子溝通需要智慧和技巧

03
提問引導法
可以有效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思考
有人說,親子溝通里,傾聽是標配,陪伴是高配,信任是頂配
事實上,如果我們學會正確的溝通智慧與技巧,就成了頂配中的頂配了
記得一位媽媽曾跟我分享說
以前,她女兒只要做錯了一點小事,就一定會借著機會好好批評指責一頓
也是直到後來才明白,過去那些日子動不動就指責、和打擊的話,只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壓抑敏感
讀初中時,女兒說「我想去看xx的演唱會」,媽媽聽后的第一句話就是:「看什麼看,一天到晚就知道玩,你作業寫完沒有?

你是學生,責任也是要把學習搞好」
緊接著,母女倆就陷入了一開口說話就讓人反感和不適的局面
可同樣是孩子想做某件事,不同的溝通方式所產生的效果可是完全不一樣的

6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