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還有個女孩,是個特別喜歡周深的小星迷
走在大街上,只要是聽到周深的歌就走不動路
手上只要有零花錢,那家裡都是和周深有關的卡片,隨手可碰、隨眼可見
到了讀初中之後,更是整天嚷嚷著要去看周深的演唱會
媽媽勸說未果,索性就直接換一種溝通方式問:「想看演唱會啊,沒問題,可是你能不能告訴我,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周深呢」
女孩回答說:「我喜歡他的聲音,他唱的歌好聽」
媽媽隨即搜了一首周深的歌,然後開始誇讚天籟之音,母女倆也因此開始了你一言我一語的如火如茶
這就是所謂的提問引導法,先理解傾聽、然後再提問,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思考
想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是如此
提問式引導方法,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指責帶來的反感壓抑,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興趣,然後針對性地聊孩子喜歡聽的話、說孩子想要了解的事
如此,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才能保持得更上一層樓

04
鬆弛氛圍法
可以讓孩子內心變得更有安全感
心理學家簡•尼爾森曾說過一段話:
「人世間最高級的教育就是鬆弛感,特別是為人父母者,在孩子身上不要過於專業和敏感,做個60分的普普通通父母就夠了,不要把自己搞得太滿分,只有學會接納孩子的快樂,再適當放鬆,才能更好地把孩子教育好」
想想以前,和女兒關係變得僵硬的對比原因,就是因為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控制和命令的語氣講話,以至於家庭氣氛時刻變得僵硬和對立的局面
後來,參加了一次心理學講座,有個朋友說了一句話至今讓我受益匪淺
他說:
「人有時候沒必要懂得太多,懂得多了,也不見得是好事,就像孩子叛逆的時候,有人分析說這是屬於多巴胺高速分泌,導致整個人的荷爾蒙迅速上升,俗稱多動症前兆,也有人說這是屬於獨立權捍衛,孩子想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」
「可不管是哪一方認知,我們對孩子都會因為愛之深、責之切,然後又產生很多語言碰撞,還容易鬧得彼此不歡而散,這就叫做知識障」
「所以呀,我們做一個普普通通的60分父母就夠了,很多時候、很多事情,我們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就能創造家庭鬆弛感,也能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有安全感」
是呀,想要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,那創造鬆弛氛圍就是需要掌握的高級智慧與技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