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爛尾娃」越來越多,有什麼辦法能避免呢?來試試這4個方法吧

看得出,當一個孩子從心底厭惡一個人的出現時,那這個人帶給孩子的感覺也是痛苦的
爸爸媽媽也不例外
特別是那些經常生活在烏雲密布環境下的孩子,如果做什麼事都是錯的、說什麼也是錯的,那唯有打罵批評的情況下,孩子身上自然就會慢慢長滿刺
於是,當我和媽媽說明其中緣由,並表達養好孩子必須是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上時,她也萬般無奈地說出了自己的難處
原來,這位媽媽本身就是初中學歷,在沒有成年的時候就踏入社會打工,也因此吃了很多生活的苦
大概就是自己吃過的苦太多了吧,所以才對兒子那般嚴厲,為的也是孩子能讀很多書,然後靠知識改變命運
而在輔導孩子學習方面,媽媽也表示,她也想跟兒子溫柔溝通,可奈何你溫柔講話、孩子就很容易得寸進尺,根本不擺正學習態度、也不重視自己問題
聽完媽媽的話,我又問她「那你現在這樣,孩子就聽你的話了嗎」
媽媽搖搖頭,看得出她的整個狀態都特別焦慮
其實,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,養育孩子之路並沒有那麼絕對
如果我們費心費力去培養孩子,反過來卻被埋冤、無視、甚至厭惡,那更多的就要「反著來」地調整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了
比如,以前是批評嘮叨,那現在就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,告訴孩子「xx方面做得不錯,如果xx方面再努力一些就更好了」
這就是「反著來」的策略性調整,在孩子身上能多一些嘗試、多一些發現,那問題自然也就能得到更完善的解決

5/9
「爛尾娃」越來越多,有什麼辦法能避免呢?來試試這4個方法吧

03
不要輕易滿足
實在不行那就直接「斷供」吧
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:「現在的孩子太不知足了,一不小心就會直接養出一個白眼狼」
有個朋友,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個溫柔的靦腆性格
特別是有了女兒之後,身上的母愛光環爆發,也自此把整顆心都鋪在孩子的身上,主要是孩子想要的東西,那基本上也是想盡辦法地滿足
從小如此、長大也不例外
可沒想到,過去那些事事滿足的心疼,居然是存在後遺症的
因為想要什麼都能滿足,也導致孩子有一個「不能滿足」的貪得無厭心理
特別是進入初中階段之後,那整個人都是一口一個名牌,身上穿的衣服必須要合心意,腳上穿的鞋子最低也不能低於500塊錢
這等消費水平,對於普通家庭來說,還算是一大經濟壓力的
於是,當孩子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頻繁時,朋友就慢慢意識到孩子鋪張浪費的攀比心理
為了幫助孩子及時遏止這種不良習慣,她在面對孩子的無理會果斷拒絕
可結果呢,從小到大都過慣了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,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的安逸生活后,孩子肯定是不甘於滿足的
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,她甚至威脅說:「如果你不滿足我的願望,那我就去你公司鬧,讓你公司的那些老闆和同事都看看你是如何虐待自己的小孩…」

6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