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完這些,朋友只覺得不可思議,他很難理解,為什麼盡心儘力、省吃儉用培養出的孩子,居然是如此的白眼狼性格
其實,這就是所謂的「人心不足,蛇吞象」
就像現如今的「爛尾娃」那麼多,多半原因也是在於「太容易滿足孩子」
當孩子所得的一切過於簡單時,他們自然就不想努力,也懶得努力了,而孩子每一次叛逆反抗也不過是一次次試驗家長的底線罷了
蘭媽的表姐,是一個單親媽媽,她曾經就養了一個如例子里的白眼狼女兒一般,每次聯繫不是為了要錢、就是為了得到什麼,如果哪一次沒有滿足就大吵大鬧、想盡辦法威脅
直到疫情開放那年,表姐高燒在房間里想喝水,她女兒倒杯水往房間門口一扔就跑開了
媽媽出門上廁所,她還刻意隔開幾米遠的距離,等媽媽離開后又上上下下、里裡外外消毒一遍,面對媽媽還特意強調說:「別離我那麼近,傳染給我了怎麼辦」
被傷得透心涼的表姐大病初癒后,也漸漸悟出了一個道理:養孩子就不能輕易滿足,實在不行那就直接「斷供」吧
於是,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,她不給孩子繳飯卡費、也不管孩子每天穿什麼吃什麼,直到孩子憋不住找到她說「媽媽,我飯卡沒錢了,昨天都是用同學卡刷的」
看吧,這就是在「斷供」中磨練孩子的心性,當孩子身上的戾氣沒有那麼重,內心沒有那麼多的貪念時,對待父母親人的態度自然就越來越好了
04
教學別用蠻勁
孩子需要學習、家長也一樣
學習和知識,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變孩子的命運,可比起好成績、好工作,孩子更需要的是能為自己人生做主的自信與權利
認識一個研究生畢業的高材生,他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,學習成績一路高升,大學期間光是獎學金就花不完
如此優秀的一個男孩,想必在工作上也能有著出色的創造和成就
可真正相處下來,我發現他做什麼都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,性格也跟個綿羊一樣柔弱,整個人看上去也一點氣勢都沒有
大概也因為這些原因吧,男孩剛進入公司實習的時候被同事們輪番指揮,一會兒列印資料、一會兒買咖啡、一會兒還要幫忙設計文案…
每次看到他都是全公司最後一個離場的人時,我都忍不住提醒他:「你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行了,根本就不需要為了什麼人去做什麼事,有些人也是你永遠滿足不了的」
然而,他聽完我說的話后並沒有什麼表情變化,反而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告訴我:「沒事,反正從小到大都是那麼過來的,就像我之前讀書的時候,媽媽說什麼我就得做什麼,但凡有一點沒有做好就會被罵個沒完」
直到聽完這些,我似乎明白了男孩為什麼性格會那麼柔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