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記得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「如果孩子在家裡經常被父母欺負,那孩子後面就會被全世界欺負」
這句話聽上去也許有些過於誇大,可事實也並非沒有道理
如果孩子在家裡常年都是大氣不敢吭一聲,事事都要絕對性服從,那孩子除了沒有自我信心之外,他們也會缺乏自我決策的權利感
就像輔導孩子學習這件事,也許絕大多數家長認知里的概念就是「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兒」,可事實上卻是孩子和父母兩個人的事
拿一個10歲小女孩來說吧:
面對媽媽聲聲質問「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就是不會做」時,她則發表不滿說「因為你是大人,懂得比我多,學過的知識也比我多,所以你才會覺得簡單,但那只是你自己的個人感覺」
一番話,瞬間讓我明白了「學渣」更容易教會「學渣」這句話
意思也就是,比起「學霸」教「學渣」寫作業,兩個都是學渣的孩子湊到一起所說的話更容易理解,因為他們之間的水平差距都不大,講出的話也就自然更容易理解了
所以說,家長們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千萬不要使蠻勁兒,更不要表現得比孩子聰明、厲害多少
如果孩子正在讀一年級,那我們就把自己的認知降低到一年級水平去看待,如果孩子不懂、不會也可以跟著一起去尋找答案
如果孩子是初中、高中等高年級的水平,那我們更要跟著再一次「學習」了,孩子讀什麼書跟著讀一遍,做什麼題也跟著做一遍,當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共同點越來越多時,所產生的共鳴和心靈建立也會更加強烈
屆時,沒有了糟糕的親子關係,那「爛尾娃」自然也就不存在了那麼,關於「爛尾娃」越來越多,家長有沒有什麼辦法能避免這個育兒話題,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?
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
9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