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和孩子吵架了,付出再多,都不如多給他提供情緒價值

02
意識安全閥效應:
有情緒了就要允許宣洩
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:「青春期的孩子,你和他們之間要麼無話可說,要麼就是一開口說話就急紅了眼…」
可事實真相卻是,每一個情緒急躁、對父母態度惡劣的孩子背後,都藏著一份隱忍已久的爆發
有這樣一個女孩,她是一名學美術專業的學生
可她的爸爸媽媽一點也不支持,總是擔憂她以後靠此連飯都吃不飽
每次聊起這個話題時,爸爸媽媽也總喜歡咄咄逼人地打擊問她:
「你就學這個嗎?

學這個有什麼用?

畢業以後能找什麼工作?

能養活得了自己嗎」
對此,女孩明顯有所抗拒,她特別討厭媽媽語氣中的質問、瞧不起、還有不信任…
在逼著問無可答的情況下,女孩甚至直接破罐子破摔地說:「那我就找個有錢的人把自己嫁了算了」
媽媽絲毫沒有意識到女兒情緒上的不對,還繼續補刀說「就你?

也不照鏡子看看,你憑什麼認為自己會被有錢人看上,真搞笑,你自己未免太自信了吧」
爸爸呢,也在一旁煽風點火地說「就是,趁早清醒吧,別白日做夢了,你只有好好學習,將來才能有出路」
於是,面對父母的指責、打壓、和掌控,她只好閉上雙眼拒絕溝通,不管父母說什麼,她始終都不願意開口說一句話

5/8
不要和孩子吵架了,付出再多,都不如多給他提供情緒價值

看吧,這就是情緒化的溝通障礙,也被心理學上稱為安全閥效應
這就好比要定期檢查、或更換安全閥的必須性一樣,堵塞並不會直接導致水流不通,但日積月累的積攢下,總有一天會罷工、出現問題
人的情緒也是一樣,一旦某一件事情上的負面情緒沒有及時宣洩,那隨著矛盾的不斷激化、終究有一天就會直接反撲
反之,一個人心中如果沒有藏事、也沒有情緒,那他們就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待一件事
和孩子溝通也是一樣的道理
我們想要和孩子好好說話,那注重情緒健康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
特別是每次和孩子講話的時候就要記住一個準則:認真聽孩子把話講完
這個過程,我們和孩子都有一個各自發揮的契機,孩子能完整地把一件事情講完,我們也有充足的時間去調整自己情緒
即便是聽到不太願意聽的話,也要耐著性子問問孩子「打算怎麼做」、「有什麼計劃」…
如此,孩子才能在輕鬆且自在的環境下對父母多一些親近、還有親切

6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