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03
明白手錶定律:
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決定
記得約翰·克爾曼先生曾經說過:「想要和青少年交朋友並沒有那麼簡單,他們不同於你平時和成年人好友的聊天,你需要跟著孩子的暗示去走,有的時候還要退一步,才能獲得更多信息量」
《青春期孩子》一書中就有這樣一個例子:
有一位媽媽,她每次下班回家后看到兒子丟在一邊的書包,還有亂得下不去腳的房間,她整個人都顯得特別暴躁
可當情緒開始升溫的時候,她又趕緊掐斷了即將燃起的火苗
然後靜下心來喊兒子陪她聊聊天,她希望兒子獨立、也希望兒子能養成完成作業后收拾房間的好習慣
於是,在兒子被她喊去聊天后,她並沒有直接詢問「發生了什麼」、「為什麼要把房間折騰得那麼亂」,而是在情緒一度緊張的時候講了一個玩笑
當兩個人都因為一個笑話心情大好后,母子倆的溝通也顯得順暢不少
接下來,兒子有什麼事都回家跟媽媽分享,媽媽提出的一些建議,兒子也有認真聆聽和採納
寫到這裡,我突然又想到了心理學上的另一個效應,叫作:手錶定律
所謂的手錶定律,指的就是一個人如果擁有一塊手錶的時候,他們就能夠精準地掌握當前時間,但如果一隻手上帶了兩塊手錶,這兩塊手錶時間又不能分毫不差時,就很容易陷入矛盾和困惑,沒有辦法確定哪一塊手錶才是正確的時間,也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塊手錶的時間…

可見,孩子的成長環境真的很重要,外界的影響力雖然不可控,但我們可以控制家庭環境的成長質量
只要平時在家裡對孩子多一些行為、意志、還有抗挫折能力的栽培,那孩子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情況下,他們自然就看淡很多
不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斤斤計較,也不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別人的情緒上
在這方面,除了要做好自己人效應、和安全閥效應的維護之外,手錶定律里的自我主見覺醒也特別重要
也就是說,不管什麼時候、也不管遇到了什麼事,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支持孩子、尊重孩子、和保護孩子的學習熱度
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應該由他們自己去做主,這也是喚醒孩子內驅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麼,關於付出再多、都不如為孩子提供情緒價值這件事,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?
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