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聽完那些,朋友再次心涼
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,她不管在外面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回家都從來不吱聲,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也變得越來越冷淡
特別是成年之後,一年到頭基本上就不往家裡打電話幾次,每次談起父母也全是痛苦的回憶
聽完這些過往經歷,我突然覺得教育孩子的成功之處,從來都不是培養一個才華多麼出眾的成功人士,而是培養一顆想起過往就充滿幸福回憶的富足內心
不記得什麼時候,還聽過這樣一段特別通透的話:
那些能夠殺出原生家庭的,確實都是非常厲害的人
假如一個人的人格形成階段,在幼年時期所面對的都是內耗、謾罵、扭曲和否定,那麼這個人的整個思維認知都是混亂的,而在這種狀態下沒有人指引,也沒有長歪,還能不斷地修復改正,並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,真的很不一般
現在仔細想想確實如此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難以走出原生家庭傷害的原因
認識一位原生家庭比較好的朋友,她從小沒有遭受過霸凌傷害,也沒有被父母的惡劣語言傷害過,在充滿正能量的健康環境下她樂觀開朗,彷彿誰靠近她都猶如吃了開心果一樣,心情樂呵得停不下來
大概也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吧,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后,每天不管多忙多累,總是會在睡前騰出時間和孩子好好聊天
有時候聊今天發生的事,有時候聊明天感興趣的事,有時候還聊孩子想聊的話題…

總而言之,朋友和她女兒的關係相處起來特別輕鬆,沒有複雜的攀比焦躁、也沒有所謂的「為你好」
也正因如此,朋友的女兒在外面基本上就沒有遭受過霸凌
一方面是孩子每天回家都給她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,有不對勁的地方也就及時終止了
另一方面也是孩子感受到了充足的被愛,在愛的底氣下性格樂觀開朗,對於傷害她行為與事敢於直面、從不吃虧
所以,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,愛孩子,不止是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,還有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的能力,而這份能力恰恰又是孩子成長里的底氣
特別是他們受到欺負和傷害行為時,充足的被愛和底氣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,他們也能更好、更理智地處理矛盾與衝突那麼,關於如何才能讓孩子吵架吵贏的方法,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?
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