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02
破壞專註力
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例子:
喜結良緣的日子裡,有兩兄弟同時娶得貌美如花的妻子
而新婚燕爾的情意濃濃下,倆兄弟也把各自妻子捧在手心裡呵護,每天早上都準備好熱騰騰的早餐等著妻子起床
可沒想到,兩位妻子的態度也決定著她們日後下廚的頻率
第一位妻子,就是典型的完美型主義風格,每次早上起床看到丈夫把廚房搞得一團糟,就忍不住上手各種批評指導
這讓本來就不擅長做飯的丈夫感到不知所措,再看著妻子忙忙碌碌的背影,他只好默默地退出廚房
再後來,丈夫為了不給妻子找麻煩,就再也沒有進過廚房,可妻子在日漸一日的打雞血生活下總是抱怨連連,覺得丈夫根本就是一個擺設,除了在外面掙錢、在家裡什麼也不是
兩夫妻在日漸一日的爭吵下,感情也慢慢進入了冰點
而第二位妻子呢,她不管丈夫把早餐做成什麼樣子,都樂呵地當著丈夫的面把早點全部吃完
有一次,剪的雞蛋餅里有雞蛋殼、還有沒有化開的鹽巴,在嘎嘣脆、和鹹得發苦的情況下,她還是喜開眉梢地把煎蛋全部吃飯了
後來,丈夫知道這件事情后頗為感動,還專門去報名烹飪班提升廚技,最後不僅學業有成、還成了妻子一個人的專用廚師
聽完這個故事,我的感悟就是:生活如教育,孩子跟夫妻間的情感經營也是一樣,你能包容對方的缺點,對方才能在愛的啟迪下產生改變

有這樣一位媽媽自訴說
她和她兒子關係最緊張的時候,是孩子讀初二那年
那時候因為學習偏科太嚴重,她焦慮不已,想了很多辦法激發孩子的積極性,可最終的結果都是只要她一開口講話,孩子就大聲嚷嚷起來
有一次,兒子還直接喊話說:「你滾,我才不要你這樣的人當我媽媽,如果可以我真的想立馬換一個媽媽」
聽到這樣的話,媽媽當時就氣得青筋暴起
不得已的情況下,她也只好向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求助
再後來,在心理學朋友的開解下,孩子才慢慢吐露心聲
他說,他也不是真的討厭媽媽,而是不喜歡媽媽跟他講話的態度,每次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直接通知他,完全不給他思考、和表達的機會
於是,徹底解開心結后,媽媽一改往日包辦的強勢作風
也是從那時候開始,她不管什麼事情都會提前徵求兒子的意見,問問兒子「願不願意」、「喜不喜歡」,即便是犯了一些低級錯誤,她也不會打罵,基本上都是先靜下來聽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后,再去分析這件事情的對錯
看吧,父母在教育里最高級的領悟,就是克制自己想要糾正孩子的衝動
一方面,嘴巴是通往心靈的窗戶
另一方面,也是「糾錯型教育」會破壞孩子的專註力,特別是孩子認真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出言糾正,那他們就勢必會拿出一部分精力對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