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磨蹭會成為孩子學習上的痛病?弄清楚這3個原因就簡單多了

終於,筆袋以0.5倍速度的慢動作從書包里被掏出來了,就在我以為終於可以開始寫作業時,女兒又在我耳邊說了句「媽媽,我餓了」
為了女兒能儘快完成作業,我耐著性子給她遞了一些零食,希望她自己能速戰速決
但直到再次以0.5倍慢速度吃完零食,還沒有把寫作業正式提上日程后,我實在是忍不住了,對著女兒就一通批評,還述說著對她的很多不滿
其中,關於「你為什麼一到寫作業就那麼多事兒」這個問題時,我幾乎快要把嗓子吼啞了
看著我憤怒的樣子,女兒一瞬間紅了眼眶,在不斷逼問下才緩緩說出真相:「我太累了,在學校里寫作業,回家還要寫作業」
我告訴她:「你今天把作業多寫一些,明天不就有時間能多玩一會兒嗎」
結果,女兒卻在此刻發泄著她的不滿
只見她先是煩躁地抓了一下自己的頭髮,然後說:「可是,我就是想今天晚上休息,明天再寫作業」
由於之前,見識慣了女兒的磨蹭,我有些猶豫,也堅定地拒絕了,還秉著「今日事必須今日必閉」的原則要求她
沒想到,女兒聽完這些條條框框的要求后,直接反問我:「這些不都是周末作業嗎?

那我今天晚上休息,周六周日把它們完成也是符合時間要求的,不是嗎」
當時,我正準備責備她「強詞奪理」,可轉念一想,孩子的爭辯又何嘗不無道理呢

7/8
為什麼磨蹭會成為孩子學習上的痛病?弄清楚這3個原因就簡單多了

也就是從那次以後,我默默地給女兒貼在牆上的自律養成表又新添了一個規則:
1、分別規劃了早起、和晚睡的截止時間
2、再把一天所有的時間和要做的事情都交給孩子自己規劃
3、孩子要做的就是主動完成每一項目標后找我登記加分項目
4、媽媽要做的就是不干涉、不打擾,然後幫孩子做好項目加分的登記情況
就這樣,在分工協作、和加分項的激勵和牽動下,女兒對學習的積極性燃起了不少,每天放學回家后,剛吃完飯就著急對我說「媽媽,我去寫作業了」
看吧,這就是孩子自己規劃時間、和家長操控時間的不同影響
明明是同樣的事情,孩子自己規劃的是樂趣、是過程、還有成就感,而家長操控的無非是孩子的自由,孩子也會在催促中越提醒越反感、越嘮叨叛逆
畢竟,大人們所催促的又何嘗不是孩子身上的缺點,且是最不願意被拿出來做文章、講道理的呢那麼,關於磨蹭為什麼會成為孩子學習上的通病這件事,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?

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

8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