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媽媽諫言:千萬不要對孩子共情過頭,否則崩潰的就是你

03
有度可循
分清楚共情和溺愛的區別
我們常常說要共情孩子,讓孩子在健康有愛的環境下無憂無慮長大
可真正的共情是什麼樣子呢?

絕對不是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小心翼翼地呵護著
認識一位媽媽,她的女兒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娘家、和婆家兩邊老人幫忙照顧的
老人們呢,也是掏心掏肺地愛著孩子,只要是孩子想要的東西,那即便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滿足願望
剛開始的時候,媽媽也擔心這種眾星捧月的生活不利於孩子成長,可每想起自己小時候留守缺愛的童年,又忍不住開始共情自己女兒:
孩子只不過是貪玩、臭美,想要得到更多的愛而已,誰的童年不貪玩呢?

既然孩子想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幾年吧,等到讀小學就沒時間玩了
於是,在共情心理下,對女兒的各種無理要求,也往往就是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
本以為等到孩子讀小學就收心,也不會再繼續無理取鬧了
可結果呢,讀小學后的女孩更加難以管教了,想要的東西沒滿足就從家裡偷錢買,買到手之後還謊話連篇地編理由說:
•這是我上學路上撿的
•這是我表現好,老師獎勵我的
•這是我同學送給我的

7/10
一位媽媽諫言:千萬不要對孩子共情過頭,否則崩潰的就是你

不僅如此,即便謊言被戳破,事實真相擺在眼前,女孩也依然不知道自身錯誤,還情緒激動地指責說「你不愛我了,你們都不愛我了」
如果再說些什麼,就會像脫了僵的野馬一樣根本不受控制,孩子耍橫、鬧脾氣起來,也根本是攔也攔不住地胡亂攻擊
這是什麼?

這其實就是無限度共情
如果我們的共情方式就是滿足孩子、討好孩子,然後還卑微地請求孩子理解你,那孩子長大后自然就是一次沒被滿足、就忘記你之前所有的好
哪怕孩子叛逆地對你冷言冷語,哪怕孩子品行惡劣地撒謊闖禍,這些都不是無跡可尋,而是我們錯把溺愛當成共情了
所以,共情從來都不是無限度滿足孩子的需求,那些一直把孩子養在快樂、和諧環境下的家長,也未必都是好事
特別是孩子以前養尊處優慣了,突然面對真實的世界,發現沒有那麼多理解、也沒有那麼多包容和愉快的時候,孩子如果連面對生活困難的經驗都沒有,他們又有什麼能力去面對未來、掌握好未來呢
不想費那麼大勁兒去共情孩子,最後內耗的卻是自己,還把孩子養廢了,我們家長在共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度可循
比如:
•孩子提無理要求的時候只能陪伴、不能滿足
•如果家裡已經有了好幾個同款玩具,孩子還偏偏鬧著買回家,那就把決定權交給孩子,讓孩子動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
•如果貴了,零花錢不夠,就陪著孩子貨比三家,直到孩子選出最適合,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

8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