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一個媽媽突然「不管孩子」,這可不是不負責,而是活通透了

03
不再嘴連嘴嘮叨
鼓勵、認可才是減負能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:
為什麼和孩子處著處著就連陌生人都不如,陌生人看到你還禮貌地微笑一下,而孩子看到我們卻滿臉的憎恨與厭惡呢」
遇到過一個媽媽,她告訴我,她女兒就是屬於那種「只聽好話,不聽壞話」的孩子
特別是媽媽和奶奶同住一個屋檐下的時候,也不知道奶奶從哪裡聽說「使勁地誇孩子,孩子就和你親」的方式后
整天因為一點點小事恨不得把孩子誇上天:「哇,太厲害了」、「真了不起」、「沒人能比得上你」、「你是最厲害的」…
後來,女孩確實是只親奶奶一個人,每天晚上要跟奶奶睡,在家裡不願意給媽媽講話,甚至回家也不願意多看媽媽一眼…
沒辦法,媽媽不得不站出來制止這種所謂的「親密」,她指責女兒不獨立,依賴性太強
女兒反過來指責她不合格,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

7/9
如果一個媽媽突然「不管孩子」,這可不是不負責,而是活通透了

隨著心碎了一地,她不停地反思自己:「雖然從一開始就不認可奶奶的誇張式表揚,覺得表揚就是溺愛,孩子也經受不住挫折,可如果一句認可話都沒有,也真的就好嗎」
記得《負面情緒》一書中曾說過:「一個人最討厭什麼,他的弱點就在哪裡,負面情緒也在哪裡,哪裡就是他身上最需要得到關注的問題」
很顯然,孩子也是一樣
如果你和孩子之間動不動就會因為一句話吵得不可開交,那一定是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:講了孩子不愛聽的話
可能有些家長會說:「那孩子現在連這點事都承受不了,一句話也接受不了,以後到了社會上怎麼生存?

如何去應對更多的挫折和困難呢」
話雖如此,可抗挫折能力並不等於我們要對孩子有多嚴厲、有多苛刻呀
例子里的媽媽,她之所以和女兒之間的關係相處得那麼糟糕,就是因為有了奶奶「誇張式讚美」的對比性
在女孩的心目當中,她也會認為:「奶奶都能看到我身上的優秀,認可表揚我的優秀,為什麼媽媽看不到,一句表揚的話都沒有,她肯定是討厭我,不喜歡,覺得我很糟糕,恨不得要把我丟出去了」
後來,媽媽經過多方面的反思和分析嘗試后,她打算中和「你真棒」這句話

8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