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四:怎樣才能減少精神內耗?
我們都知道「不要想太多」,可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明白——這根本不是一句「想開點」就能解決的事。
你習慣了想、習慣了顧慮、習慣了內心演戲,你不能一下子讓自己「什麼都不在意」,但你可以學著,一點點鬆開。
下面這幾個方法,不複雜,但真的是「慢慢把自己拉出來」的一點點小路:
①允許自己「想完」——但要寫下來,不是一直在腦子裡打圈
當你腦子開始打轉,想東想西,不妨拿出一張紙,或者手機備忘錄,把你腦子裡的話寫下來。
當你把「我是不是說錯話了?」、「她會不會誤會我?」這些念頭寫下來,你會發現——
腦子裡的那場「心理戲」,其實沒那麼可怕,也不那麼合理。
它只是你焦慮時的一種出口。
②每天給自己留10分鐘「只屬於我」的時間
不是刷手機,不是看劇,不是聽音樂,就是——安靜待著。
哪怕只是坐著喝口熱水、看看窗外,也比你整天心裡「開會」強。
你需要的是「收回自己」的時間,不是一直把注意力給別人。
你可能會覺得這沒什麼用,但你試試連續一周每天堅持10分鐘,
你會發現你的情緒「慢了一點」,你的心也不那麼亂了。
③練習「做減法思維」
每當你陷入「我是不是哪裡不夠好」「別人是不是在意我說錯話」的內耗里,
你試著問自己一句:
「這件事,值不值得我耗這情緒?」
很多時候你內耗的,不是大事,而是你對自己的「標準太高」+「對別人太敏感」。
下次你糾結的時候,試著減一句自我批評,少設想一種最壞結局。
讓事情簡單點,不是逃避,而是你在為自己的情緒做減法。
④多問自己:「這真的是我的責任嗎?」
你習慣對很多事負責,但並不是每一件事都該你承擔。
朋友情緒低落、同事臉色不好、孩子鬧脾氣……你第一反應是:是不是我做錯了?
但真的不是。
下次當你又把「責任」往自己身上攬時,先停一下,問自己:
「這是我該背的,還是我又太習慣攬事了?」
精神內耗的底色,是自責。
我們要做的,就是一點點把這個「自動自責」的按鈕調小聲。
精神內耗不是一下子能戒掉的,但你可以學會:不再讓它控制你。
放過自己,也是一種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