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級之前,狠抓孩子這5個習慣,父母會越來越省心

02綜合學科的學習能力:培養閱讀習慣很多父母都有一種誤解,認為閱讀對孩子學習的幫助,僅僅在於語文,甚至只在於寫作文。
其實不然,幾乎所有的學科學習都離不開對語言的理解,閱讀能力有限的孩子,在其他學科上也容易栽跟頭,這並不是在危言聳聽。
尤其是到了高年級,學習的廣度、難度、深度都在加大,內容也漸漸抽象,閱讀理解能力跟不上,「滑坡」現象很有可能就出現了。
拿數學來說,聽上去這門學科與閱讀完全不搭邊,事實上,數學課本、試卷中有很多閱讀材料,缺少閱讀基礎,孩子在理科學習上會經常出現「題沒看清」、「概念混淆」、「抓不住關鍵」等情況。
有位媽媽曾經發現,孩子數學總是考不到高分,每次試卷發下來,最後一兩道應用題總是留白。
她本以為是孩子時間來不及,一問之下才知道: 孩子根本讀不懂題目。
閱讀,不僅關繫到語文學科的本身,也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,而且隨著孩子的年級越高,對閱讀理解的能力要求也越高。
長期的閱讀可以鍛煉孩子三種能力:閱讀理解能力、語言組織能力以及信息提煉總結能力,整體提升孩子的學科學習能力。
如果早期孩子能把閱讀當成興趣和習慣,並且能在閱讀中思考,孩子今後學習中的文本處理能力才不會拖後腿。
有位家長曾經對我說:「女兒6歲前,我做得最正確的事情就是親子閱讀。
」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,她就開始買一些翻翻書、童謠集,2、3歲的時候開始給孩子講繪本故事,孩子房間有半面墻,都是孩子讀過的童書。
她的女兒現在上三年級,閱讀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,在見識和獨立思考上,表現得比同齡人孩子更突出,更驚喜的是,學習中的知識積累、閱讀能力、寫作能力、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。
這都是從小閱讀的成果。
在我們身邊,有很多孩子在手機、Pad、游戲、電視中消磨掉了大量的時光,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。
三年級前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,錯過了,將是孩子學習之路很難彌補的缺憾。

3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