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級之前,狠抓孩子這5個習慣,父母會越來越省心

有的家長訴苦:孩子作業太多,經常做到晚上11點。
但同齡的其他孩子卻能及時完成作業,玩一會之後,準時上床睡覺。
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,一是孩子真的在學習能力上存在客觀差距,二是有的孩子學習效率太低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磨蹭」習慣沒養好,才是導致孩子晚睡的關鍵。
換句話說,只要家長和孩子能重視早睡這件事,培養孩子先做功課再去玩的習慣,做好時間的規劃,作業一般不會成為孩子晚睡的罪魁禍首。
科學的作息是專心學習的基礎,讓孩子睡夠真的至關重要。
再來說運動的習慣:運動換來的是孩子的專注。
美國一組小兒科醫生、認知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對學生健康做出一個評估,發現只要一周運動3到5次,每次30到45分鐘,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記憶、注意力和教室行為的正向效果。
《運動改造大腦》一書中也有這樣一句話:更好的體能等於更好的注意力。
書中用大量的案例證明了:運動給孩子的身體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刺激,而這種刺激為大腦創造了一種環境,使大腦能夠更好的去運作、學習。
比如孩子花半小時時間去運動和鍛煉,他就會有好心情安靜地坐在課桌前,全神貫注地學習,孩子的大腦也更有能力記住書中的內容。
重點是,運動也讓孩子避免了在家久坐看電視、玩手機等等。
孩子出門多動動,記憶力、專注力才會越來越強。
與大家共勉。

6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