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她的虎媽觀念並不是以常青藤學校為目標,卻讓我深深認同:第一,讓孩子們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,讓孩子們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。
體育項目,才藝表演,學習樂器,參加領導力鍛煉等等,爭取一切機會積極參與,並且不論做的好壞,一定全力以赴,即使失敗也沒關系,只要自己做到最努力的結果就可以了。
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孩子的特長,對特長要重點投入精力,其他項目作為愛好來做。
我覺得因為男孩子肢體好動的天性,體育運動是絕對少不了的,少時強身健體,青春期揮發荷爾蒙,長大保護自己和家人。
兒子們必須參與一項團體體育項目來培養團隊精神,棒球足球籃球橄欖球都是很好的選擇,游泳是終身生存技能之一,一定要學會。
其他體育項目都要試一試,冬天滑冰滑雪,夏天高爾夫,帆船,室內網球兵乓球,再學學跆拳道練習自衛防身。
不是同時做每一樣,時間也不允許,根據年齡和季節選擇嘗試各種項目,中學以後,孩子肯定能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和最擅長的項目來投入更多的精力。
第二,鼓勵孩子嘗試做不容易和不熟悉的事情,離開自己的舒適區(comfort zone),挑戰自己。
比如一個孩子不善言辭,媽媽鼓勵他去競選班委代表,以督促自己提高演講溝通能力。
我家老大是完美主義者,對自己要求極高,就非常害怕犯錯誤和失敗,所以我鼓勵他多參加鋼琴比賽和表演,在家來客人,也讓他給客人演奏,讓他習慣於在別人的關注下發揮自己,有勇氣克服自己的恐懼。
每次表演前他都是緊張得不得了,我教他練習呼吸,走路或跳躍來分散緊張和壓力,告訴他即使出了錯也沒有關系,樂曲不能停,不用重新彈過,要繼續彈下去,因為無論是多麼大的錯誤,生活還是要照常進行。

第三,激發孩子自己要強,產生內心的原動力。
這也是我常常面臨的挑戰。
她的老大和老二都是非常自覺,學習從來不用她著急的,而小兒子缺乏內心的動力,往往隨遇而安,滿足現狀,生活上丟三落四,作業常常忘了做或忘了交,導致成績只能是B或者C。
和我兒子沒有好的組織整理習慣是一樣一樣的。
她教我,在這種情況下,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多花一點時間,引領孩子培養好的學習整理習慣。
每天,她讓孩子在學校網站上查看作業要求,自己列出作業清單,並要匯報給媽媽,每晚按照清單完成作業,做完要向媽媽匯報。
我問她:「那孩子不會覺得媽媽很煩,逆反嗎?」她說:「我也正在嘗試,看看效果,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,他們內心的動力也不一樣,對這個自己不是那麼抓緊的孩子來說,我只能給他一些推力,看看能否幫他養成一個好的習慣。
我會問他:你看成績單上全是C和B是什麼感想?
他回答:很傷心,壓力很大。
那我問他:你想象一下如果成績單上全是A,你又會感覺如何?
他說:我會很高興,很為自己驕傲。」她對兒子說:「那你想想今天你在學校需要怎麼做,才能使自己離這個為自己驕傲的目標更近。」我很欣賞朋友的建議,不是要貶低孩子和不斷指出錯誤而令他們沮喪,而是要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,激發他們自己想要的決心。
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那麼容易堅持和努力的,惰性和分散精力的東西太多,這時候母親需要每天的督促和提醒,直到孩子能夠養成習慣。
短期的成果也是非常好的促進,最近我家老大進入了鋼琴比賽的決賽,他很受鼓舞,練琴也更積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