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也不想吼孩子,可好好說他根本聽不見!」

3態度問題:家長縱容太多導致失去權威  孩子不聽話,還有一種情況,是因為他們從不「懼怕」父母的聲音,不配合、犯錯、闖禍……並沒有招致任何需要他負責任的結果,無法認識到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、對的,哪些是不太好的、需要改正的,因此言行容易缺乏分寸感。
  這種情況,容易出現在父母權威喪失的家庭。
  在現在流行的育兒觀念之下,一提起權威,大家就覺得那意味著不尊重、強迫、讓孩子怕你。
  其實,真正的權威是將愛與紀律結合在一起,孩子信任並能理性服從。
  舉個簡單的例子,當孩子沉迷於遊戲時,有權威的父母說:「到時間了!」孩子自然而然地去做別的事情,不需要你反覆催促,因為他知道「媽媽是對的」,他願意聽從你的建議。
  而權威缺失的父母,無論喊多少遍,孩子也裝作沒聽到,唯有你真的生氣了,孩子才肯放下手機。
  孩子這種反應,是在無意中觀察你的反應,來決定他要不要配合。
  所以想要你說出來的話有力量、被孩子認真對待,在養育過程中,既要有愛與理解,偶爾也需要冷峻的堅持。
  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,尤其是關於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問題,和孩子商量並制定好清晰可執行的規定,要求簡潔清晰、態度堅決。
  比如:每次玩完玩具要自己收好;回家先寫作業再玩;每天玩手機不超過半小時等等。
  在這樣規矩的約束下,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,家長就不用再在這些問題上和孩子糾纏不休。

4/6